菜苜蓿,别名草头、金花菜、黄花苜蓿等。为豆科一二年生草本。原产于印度。在我国自古就有栽培,南方各省多作绿肥。由于其嫩茎叶经炒、煮、腌渍后味道鲜美,因此也作为一种叶菜供食。菜苜蓿营养丰富,胡萝卜素含量高于胡萝卜,核黄素含量在蔬菜中是最高的。每100克食用部分含有蛋白质4.2克、脂肪0.4克、总糖4.2克、粗纤维1.7克、胡萝卜素3.48毫克、维生素B.0.10毫克、维生素B20.22毫克、维生素C85毫克、钙168毫克、磷68毫克、铁4.8毫克。广州食材配送公司建议大家可以多食用。苜蓿还含有植物皂素,可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,对于冠心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。
1.形态特征
菜苜蓿为浅根系。三出复叶,小叶倒卵形或近倒三角形,叶端稍凹,叶长1厘米,宽1厘米,叶面浓绿色,叶背稍带白色,叶柄细长,浅绿色。托叶细裂。花梗很短,从叶腋中抽生,着生黄色小花3~5朵,蝶形花冠。花谢后结螺旋状的荚,荚上有毛状突起的刺,荚里有3~5粒肾脏形种子,色黄,千粒重2.83克。
2.对环境条件的要求
菜苜宿性喜冷凉的气候,耐寒性较强,可露地越冬。生长适宜温度为12~17℃,温度过高或过低植株生长缓慢,在-5℃的短期低温下,叶片受冻,待气温回升后,再萌发生长。对土壤适应性较强,但以富含有机质、保水、保肥力强的粘土或冲积土最好,适宜中性土壤。
3.类型与品种
菜苜蓿在上海、江苏、浙江--带栽培较多,各地都有地方品种,虽地区不同,但品种之间差异不大。如江苏省有常熟种,浙江省有东台种,上海市有崇明种等。植株匍匐生长,高8~12厘米,开展度10~12厘米,分枝性强。小叶倒三角形,顶端凹入,叶长宽皆1厘米,色绿,叶柄细长,浅绿色。秋季栽培每667平方米产量1000千克,春季栽培每667平方米产量800千克。
4.栽培季节与方式
菜苜蓿主要以春、秋季露地栽培为主。播种期应根据各地气候而定。春菜苜蓿2月下旬至6月上旬陆续播种,4月上旬至7月下旬采收,一般每茬采收2~3次,每667平方米产量400~ 500千克;秋季从7月中旬至9月下旬分期播种,8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陆续采收,每茬可采收3~4次,每667平方米产量600~1000千克。
5.栽培技术
(1)播 种
播种前每667平方米面积施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作基肥,耕翻15~18厘米,耙平整细,作高10厘米的高畦,以利排水。菜苜蓿种子瘪籽和坏籽较多,播前需行选种,可用55~60℃的温水浸种5分钟,淘汰浮在水面上的浮籽。晚春和早秋播种的,气温较高,土壤干旱,往往造成出苗迟和出苗率低的现象,为此应进行低温浸种催芽。可将种子用冷水浸8~ 12小时后,再置于12~17℃温度下催芽2~3天,然后撒播,播后用齿耙整平畦面,然后用脚踏实。播种量因不同季节差别很大,早春和晚秋播种的,气候条件较适宜,每667平方米播种量15千克左右,晚春和早秋播种的,气候条件较差,须加大播种量,每667平方米需用种40~ 50千克。
(2)田间管理
播种后要保持足够的土壤湿度,以加快出苗。早春播后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,以利保温、保湿;晚春或秋播的,最好覆盖稻草,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。出苗后每天仍要浇水一次,6~7天后可停止浇水。当2~3片真叶以后,应分期施用速效性肥料2~3次。以后每采收一-次,采收后2天施液肥一次。注意不要采后立即施肥,以避免植株腐烂。
6.病虫害防治
菜苜蓿的病害主要是病毒病,多发生在7~9月的高温季节,植株染病后,叶小而略皱缩,生长差。应加强田间管理,避免土壤干旱,有条件的可用遮阳网遮荫。,菜苜蓿虫害主要是蚜虫和小地老虎。蚜虫多在4~5月发生,秋季10~11月危害最严重,可用40%乐果乳油兑水800~1000倍,或2.5%功夫乳油对水2000倍防治。
7.采 收
菜苜蓿播后25~30天即可采收。收割嫩茎叶时,要使茎叶留得短而整齐,特别是第一次收割,以“低”和“平”为原则,这样以后采收较容易,产量也高。